- A+
2014年5月9日—27日,著名哲学家、思想家李泽厚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设了以“什么是道德”为主题的伦理学讨论班。5月21日,李泽厚先生与陈嘉映、杨国荣、童世骏、郁振华教授举行题为“何谓哲学”的学术对谈(讲坛)。5月27日,李泽厚先生与杨国荣教授围绕“道德、伦理与哲学”行学术对话。四次讨论班讲课场场爆满,气氛热烈,主会场座无虚席并同时增设两个分会场,视频同步传送,所有听课者身份、地域不限,只须事先细读指定书目,便可平等、自由地参与讨论;两次哲学对谈以当今哲学界*的豪华阵容,吸睛无数,对谈现场一席难求,哲学大家围绕“什么是哲学”,围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,唇枪舌战,激烈交锋,以哲学家特有的方式呈现了哲学无可比拟的魅力。 为了使未能如愿亲临现场的读者,原汁原味地分享到这一思想的盛宴,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按照课堂和对谈的原始录音,整理了本《实录》,并经李泽厚先生审阅、修改,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【推荐语】
五月,成为了申城丽娃河畔的“哲学季”。2014年5月9日—27日,著名哲学家、思想家李泽厚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设了以“什么是道德”为主题的伦理学讨论班。5月21日,李泽厚先生与陈嘉映、杨国荣、童世骏、郁振华教授举行题为“何谓哲学”的学术对谈(讲坛)。5月27日,李泽厚先生与杨国荣教授围绕“道德、伦理与哲学”行学术对话。 四次讨论班讲课场场爆满,气氛热烈,主会场座无虚席并同时增设闵行校区与中北校区两个分会场,视频同步传送;所有听课者身份、地域不限,只须事先细读指定书目,便可平等、自由地参与讨论。两次哲学对谈以当今哲学界****的豪华阵容,吸睛无数,对谈现场一席难求;哲学大家围绕“什么是哲学”,围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,唇枪舌战,激烈交锋,以哲学家特有的方式呈现了哲学无可比拟的魅力。李泽厚先生的讲课与对谈,为哲学专家们的思想碰撞,为青年学子、哲学爱好者与学术大师平等对话搭建了极好的平台。 为了使未能如愿亲临现场的读者,原汁原味地分享到这一思想的盛宴,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按照课堂和对谈的原始录音,整理了这本《实录》,并经李泽厚先生审阅、修改,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【作者】
李泽厚,祖籍湖南长沙,生于1930年6月。著名哲学家,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、美学研究。在1956年的美学大讨论中,李泽厚向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挑战,提出了美感二重性、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等独到见解,成为名杨一时的青年美学家。十年动乱中曾 被下放到干校劳动,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研究康德,写出了《批判哲学的批判》。1981年出版的《美的历程》对中国古典文艺行一次美的巡礼,获得很大成 功。近年在中国思想史研究方面多有创见,论文集《中国近代思想史论》和《中国古代思想史论》影响较大。他宣称:不写50年前可写的书。不写50年后可写的 书,这种治学态度引起较大反响。此外还主编了“美学译文丛书”和 《中国美学史》等。
目录
伦理学讨论班实录
第一课:从与桑德尔的异同谈起
一、开场
二、justice:译为“公正”还是“正义”?
三、异与同(一):市场与道德
四、异与同(二):对自由主义、功利主义的批判
五、疯狂的电车:旁观者与司机Ⅰ
六、疯狂的电车:法律与道德、伦理
七、疯狂的电车:历史的具体的情境
八、疯狂的电车:旁观者与司机Ⅱ
九、船上杀人案:法律与道德
十、船上杀人案:经验与先验之争
十一、结语
第二课:道德心理结构:意志、观念、情感
一、开场
二、构成道德心理冲突的因素
三、动物有没有道德?
四、结语
第三课:宗教性道德与现代社会性道德
一、伦理学作为学科是否存在?
二、讨论“动物是否有道德”有无必要?
三、恐怖分子与救火队员到底有什么不同?
四、行为的道德判断:对错还是善恶?
五、结语
第四课:道德与伦理的区分和联系
一、开场
二、我为什么要道德(Why should I be moral?)
三、道德是由外而内还是由内而外?
四、相对主义伦理和绝对主义伦理
五、至善问题
六、结语
哲学对谈
何谓哲学
道德、伦理与哲学
一、两德论:不同的理解
二、伦理与道德:内涵及意义
三、权利与善:优先或互动
四、三个命题:延伸和扩展
五、金冯学派与转识成智
整理后记